支付宝公布:热门旅游地的动支付笔数增了90倍

  中新网10月7日电 今日,支付宝发布今年十一黄金周中国人境外消费数据,全球十大“不带钱包网红目的地”同时出炉。数据显示,中国人境外消费升级的趋势显著,全球各地迎来移动支付热潮。其中,英国比斯特购物村的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了90倍,日本大阪道顿崛商圈增长70倍,澳大利亚悉尼机场增长55倍。

  “十一前夕,我们公布了40个‘不带钱包’出境游地标,包括了全球最热门的十大机场、十大商圈、十大奥特莱斯购物村和十大唐人街。”支付宝国际事业部总监陈嘉轶表示说,黄金周期间这些地方支付宝使用平均增长了十几倍,新的十大移动支付网红目的地也因此诞生,“可以说是中国游客把移动支付带到了全球。”

  “方便又安全” 中国游客把移动支付带到全球

  中国游客已连续五年蝉联出境游第一大客源国,单看2018年国庆黄金周,出境游人数就高达700万人次。支付宝此次数据显示,出境游消费升级的趋势显著。其中,二线城市居民境外消费表现抢眼,福州以70%的人均消费增长率首次超越北上广(北京45%、上海60%、深圳28%、广州27%),成为境外移动支付消费增长最快的城市。其他二线城市也紧随其后:杭州(50%)、武汉(31%)、天津(30%)、成都(26%)、重庆(21%)。

  此外,各年龄层都展现了强劲的境外消费趋势。其中,“60后”境外游消费人数暴增了9成,位列增速首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中国大伯在出境时选择了手机付款。而“70后”、“80后”境外出游人均消费的增幅最大,皆达到了35%。

  伴随着出境消费升级的是中国人的支付习惯。尼尔森的调研数据显示,90%的受访中国游客都表示,如果能用手机付钱的地方,他们会更乐意选择用手机付钱,一品堂大型印刷图,方便、省钱、安全等都是用户青睐手机付款的主要原因。

  以法国为例,此前屡屡出现抢劫游客的新闻,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都曾表示希望中国警察来巴黎与法国警方合作保护中国游客。巴黎大区旅游业委员会传播总监Thomas Fournier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让巴黎地区变成一个对于中国游客零风险的地方,移动支付的普及可以让中国游客实现不带钱包游巴黎。”

  中国游客拉动全球消费升级  移动支付增速最高十大目的地出炉

  中国人出境游消费升级也带动了全球的消费数据增长,由此衍生出了新一批网红目的地。支付宝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十一黄金周,在首批40个出境游不带钱包地标中,英国比斯特购物村以移动支付增长90倍的速度领跑所有热门目的地。

  其余进入增速最高前十大不带钱包目的地依次为:日本大阪道顿崛商圈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机场 、法国巴黎奥斯曼大街 、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 、加拿大多伦多唐人街、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 、意大利佛罗伦萨THE MALL购物村 、美国纽约法拉盛 、韩国首尔明洞商圈。

  韩国明洞一家烤肉店的老板朴女士表示,中国国庆假期期间,自己的生意比平时好了六七倍。“自从接入了支付宝以后,来我这里的中国游客几乎全都用手机付款。假期结伴旅行的朋友很多,人均消费也比平日里高不少。”

2018首届镇博会迎来长假客流

新华社成都10月1日电(记者王立彬)晋商遗风的平遥、别具一格的同里、匠心之作的黄龙溪、京西重镇的门头沟斋堂……在成都安仁古镇举办的2018首届文化名镇博览会,1日开始迎来公众开放日长假客流。

中华文化促进会2018首届镇博会荟萃了全国105个品牌企业携218个项目参展,可谓一场“特色小镇”的汇聚大观,88娱乐2。此次镇博会云集了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小镇项目:江浙地区代表项目有周庄古镇、同里古镇、扬州瘦西湖、无锡古运河、无锡阳山等,京津冀地区代表项目有门头沟斋堂、昌平十三陵、张家口大境门等;中西部地区代表项目有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洛带小镇、黄龙溪古镇、西安临潼凤凰池、周至楼观台、�邑�陂湖、白帝城-瞿塘峡、陕西神木、陕西留坝、平遥古城、青龙古镇等,云南代表项目有大理古城、玉龙雪山古城、巍山古城、哈尼梯田、云南驿等,粤港澳湾区代表项目有甘坑小镇、大鹏所城、光明小镇等。各地游客可以“不出安仁小镇、尽观天下名镇”。

奥地利巴德依舍市温泉遗迹小镇、意大利斯佩罗市鲜花小镇、法国滨海卡涅市中世纪村落、日本北荣町动漫小镇等10个国际小镇也参与了镇博会相关活动。

时评:“旧衣捐赠”应纳入慈善管理体系

10月9日,天津警方通报称,有两名犯罪嫌疑人自行购买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将其放在某高档小区中,再将回收的衣物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经调查,犯罪嫌疑人还曾盗窃其他衣物捐赠投放箱内的衣物变卖牟利。目前,www.7254.com,两人已被警方刑拘(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人们将衣物通过爱心捐赠的方式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这种既公益环保又具爱心的二手衣物处理方式越来越为公众推崇。不料,不法分子却从爱心慈善中挖出“商机”,设下陷阱蒙骗牟利,让爱心事业蒙尘,也挫伤了人们的公益热心。

不法分子能从公益捐赠中“揩油”得逞,暴露了旧衣公益回收工作的管理漏洞。投放箱只需网购即可轻易获取,其生产、销售未经审核认证程序;小区物业不核查投放人资质,不明确爱心衣物去向,就允许其安置回收箱,也造成居民轻易被骗。谁有资格回收人们想做慈善的衣物?符合法定程序的回收方式是怎样的?回收过程及处理方式受谁监管、如何监管,这些问题都需要让公众知晓、认可。

201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慈善法,已经明确了慈善组织的注册登记、日常管理,慈善捐赠的要求、程序等问题。其中规定,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按照慈善法规定,旧衣公益回收应提前制定募捐方案和备案登记。而被骗小区的投放箱并未走这些程序,也未提供合法注册材料,更遑论告知募捐者爱心衣物的数量、去处,其冠以“爱心公益事业”的美名就顺利通关。这说明在爱心事业前,很多人甚至机构还缺乏依法办事的观念,容易被诱骗,二则说明监管公益回收很难细致到这种地步,人们对家门口的公益活动参与度较高,一旦不法分子将诈骗行为以公益事业来包装,又隐藏在生活区,是很容易得手的。

旧衣公益回收在当前已经是很大的市场,但人们的观念、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监管的力度都与之不相适应。爱心衣物被丢弃甚至被私自售卖,或清洗消毒和发放方式难以达到人们满意的标准,这样的事件偶见报端,令爱心受伤。

旧衣公益回收乱象体现在零散、随意,开展回收的组织也鱼龙混杂,管理混乱,监管触角也难以全覆盖。因此,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规范,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公益捐赠箱必须由相关部门授权定制,私自印刷公益标识、加工公益募捐用品的行为将被依法处罚。同时将旧衣公益回收纳入慈善管理体系,集中整合小而散的公益回收活动,构建更方便、规范的官方认证渠道,让公益回收更公开透明。(张灿灿)